“既然有成功學,為什么不能有普通學?”如今,當“成功學”的浪潮仍然在“內卷”“996”等場景中翻涌時,“普通學”猶如一劑良藥,撫慰了眾多處于某種價值困境中的年輕人?!捌胀▽W”看似與“成功學”相對,但是它的內核仍是認真努力,強調在接納自己的前提下,不在乎他人目光,不盲目追名逐利,將積極的心態(tài)運用到更為多元、廣泛的生活場景。
“成功學”背后的“體面陷阱”
滬漂小亞,最近特意把家搬到了愚園路。當周末全國各地的人前來這條網紅路上打卡時,他享受著作為“本地人”住在愚園路的“優(yōu)越感”。小亞沒有選擇回家工作,就是因為小城市永遠無法給他提供“住在愚園路”的標簽。
“如果沒有體面的支撐,那么‘漂’就毫無意義。我知道這很虛無,但這也是我滬漂的支點?!毙喺f,有一天體驗夠了他自然會離開,上海的房價太高,他也無法真正留下來。
與小亞有著相同心態(tài)的人不在少數。
成功考入北京一所985高校的小新,在大學里憧憬自己能在北京扎根,過上“主流上進、符合別人期待”的生活。為此,大學期間她輾轉去各大公司實習。從記者到編導,她盡力嘗試著每個與專業(yè)相關的工作。但離這種生活越近,她就越焦慮。擁擠的地鐵、毫無規(guī)律的作息、落不了的戶口、重復的加班……這些都成了小新對北京的痛苦記憶。
如今回憶起實習生活,她還是會感到一種無力:“當我每天上班擠地鐵,看見熙熙攘攘的人群,我都會有流淚的沖動?!?/span>
小亞和小新知道,自己正處于某個“體面的陷阱”中,它既讓人痛苦,又給人無限的吸引力?!叭绻袡C會留在大城市,又有多少人會拒絕呢?”小新后來沒在北京找到合適的工作,回到廣東某縣城做了公務員?,F在她仍把離開的原因歸結于自己“不優(yōu)秀”。
“普通學”里的積極自省
如果說追求成功是許多人眼中完滿人生所必達的方向,那么追求普通更像是一場自救,即:自己想通,與自己和解。如今,越來越多人意識到:別人眼里的成功并不見得適合自己,于是停止跟風與比較,開始跳出“陷阱”,過好自己的人生。
雖然小新覺得自己“不優(yōu)秀”,但她回到縣城后,并沒有消極倦怠。她接受了自己的普通,表示每個人都該對自己的人生負責,“人生過得有沒有價值,不能僅靠在哪里工作來簡單判定”。當她想通這一點時,她發(fā)現周圍有很多和她一樣的人。他們坦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并將這種價值觀稱為“普通學”,鼓勵大家“放下,接納,自信,不要停止努力”。
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教授呂厚超說,走出“體面陷阱”、追求“普通學”,其實是從學校導向到社會導向的一個過程。大家看到了學歷之外的現實因素,繼而更全面地認識自己,找到適合自己的路。
今年馬上讀完醫(yī)學博士的小鳴,對此也深有體會。她和父母以前覺得小縣城出身的她能夠讀到博士,是一件特別了不起的事。但今年找工作期間,她發(fā)現這個時代出國讀博的人一抓一大把,國內博士更是不缺。相比之下,自己并不突出。
“考慮到大城市的房價和生活成本,即使我能夠過五關斬六將,我的生活也不會幸福?!毙▲Q說,目前她正在積極調節(jié)心態(tài),日后可能會選擇回家鄉(xiāng)縣城工作,“讀書是為了提升自己,優(yōu)秀的定義很多,而不是一定要靠留在大城市來證明”。
培養(yǎng)優(yōu)秀的普通人
事實上,越來越多的人訴諸“普通學”,意味著他們正嘗試更客觀、理性地認識自己,也意味著個人價值認同的日益多元。
不少受訪者提到,他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太具功利色彩:擁有高收入、高學歷、體面的社會地位或是能在大城市生活、能出國留學才被視作“成功”,這導致他們將外界的評判當成自己的需要,追逐著單一化、模式化的成功。“總是在不停追逐,卻沒真正想清楚為什么要這么努力?!?/span>
從小學時候上報紙到出國留學讀研究生,阿華表示她的人生從小就充滿了勝負和競爭。“一次考試拿了第一,就開始擔心下一次能不能保持勢頭。這一屆選舉當上了班長,又開始擔心下一次能不能連任。我不光考試要考第一名,還要去參加各種比賽。如果平時對比賽表現得不積極,班主任就要找我談話。”
如今28歲的阿華表示,她花了好幾年才逐漸走出以往教育對自己的影響?!拔移鋵嵄拘允且粋€不服輸的人,我還是渴望聚光燈。但我希望我能夠為我喜歡的事情奮斗,而不是困在金光閃閃的‘朋友圈’里,在一味的比較中盲目往前沖。”阿華說。
我們該怎么定義“成功”與“優(yōu)秀”?當今社會,我們需要怎樣的教育?
復旦大學中文系梁永安老師在他個人的B站視頻賬號上分享的話,被很多人奉為“普通學”的真諦。梁永安表示,現在不少學生都是“窄人”,目的性很強,只知道高分數、高績點,而欠缺對人文、藝術、多元價值生活的關注,發(fā)展非常單一?!拔覀兊慕逃龖撆囵B(yǎng)優(yōu)秀的普通人。這樣的普通人熱愛世界,熱愛萬物,熱愛眾生,然后踏踏實實地尋找到一個自己內心喜歡又有時代價值的事情。”
梁永安說,“普通”指的是,這個人和大眾擁有著緊密的聯系,擁有寬度。哪怕他后來成為優(yōu)秀的科學家,他的價值觀都應該傾向大眾。一個優(yōu)秀的普通人,應該知道自己的方向,打開真正有價值的生活,而不是把幸福建立在做“人上人”的標準上。